Lisa常依齡:超人媽媽的秘訣
十二月 6, 2013
12,774 views
文/陳東華 編/小簡
當了媽媽之後,我們常常都覺得分身乏術,家庭、事業和自己,很難兼顧,常常要在堅持和放棄之間糾結。可是有一位媽媽,卻像個超人。她有兩個孩子,她堅持做父母不能外包,和孩子教育有關的事情都親自來做,家裡的管理也是她一手安排,但她仍然時尚、美麗,成功地創業,做自己喜歡的工作,並且不斷地挑戰自己。上海馬拉松,一個雞蛋的暴走,環臺灣島一千公里騎行,Amazing Race……她說:“我想做的事情我都做過。”
最初見她,是在三明治的育兒沙龍,她做嘉賓,分享她的育兒理念和方法。她展示了很多表格,她自己的安排,孩子們每天的計畫表,當時就被那些表格震暈了,非常佩服她的計劃性和井井有條。還知道了她的很多光環:兩年讀完大學,19歲就大學畢業,康奈爾大學JD(法律博士),INSEAD(歐洲工商管理學院)MBA,美國加州和紐約州律師執照,加州房地產執照,Kidtown創辦人,ICS節目主持人,精通六種語言…..
以為是她天賦異稟,能力和精力超人,加上良好的經濟條件,讓她能做到這麼多。沒想到這次訪談,顛覆了很多對她已有的印象。開朗善談、活動多多的她,卻說自己其實“極端內向”,非常不愛說話,小時候去朋友家,第一件事情就是找書櫃。每年都會有大目標、小目標,超級有計劃性的她,卻說自己其實非常粗心大意,從小就是一轉頭就會忘東西的那一個。她的一張又一張表格,不是因為她本來就擅長這些,而是她知道自己的弱點,所以用好的系統、好的方法來説明自己。
訪談之後,才知道很多我們看到的光鮮,並不是天上掉下來的,背後有很多不懈的努力和不斷的嘗試。一個重要的秘訣,就是她的充分計畫。其實時間都是一樣的多,但她最大限度地利用時間,於是能做更多的事。凡事都預先計畫、安排,用充分的時間準備,到時候才不會有壓力。做學生期間,她已經是這樣,高中提前準備,預先考過了大學的十幾門課程;大學第一個月就把整個大學期間的必修課程全部排好,兩年讀完大學。而現在,早上鍛煉的時候,就在想這一天的計畫;每年二月花一個月的時間做好整個暑假的安排;孩子小學的時候,她對到大學之前的事情心裡已經有了大致的規劃。
另一個秘訣則是:盡自己最大努力。說起來很容易的一句話,但怎麼樣去做,真的是一門學問。比如她的兒子一直是足球隊長,我以為是他熱愛而且有天賦。卻不會想到其實她兒子一開始非常抗拒,是用心的媽媽在球場上陪他看了三個月才走上了球場,而當兒子膽小、怕球的時候,又是爸爸堅定地相信孩子,每個週末花時間和兒子對踢。在Lisa的育兒觀中,讓我印象最深的,是她堅定的立場和巧妙的方法。孩子說no的時候,她既不強壓,也不放棄,而是尊重加繼續努力。“對孩子,你只能去配合,不能去改變”,她說做父母就是要做marketing,把對孩子好的東西包裝得很好玩,讓他們接受。
而在計畫和努力的背後,她的韌性、她的堅持則是實現這一切的關鍵。“我就是要挑戰自己。越覺得不願意去做或不可能做到的事情,我越想去挑戰。”
“每一次經歷過挑戰,不管大的小的,你都會更加地有自信,比之前更強一點。”
“我覺得任何事情,在20-30%的時候,都會有一個抗拒時刻(the hill),真的想放棄,因為已經很累了,而且想到還有70、80%的事情還沒有做完。我經歷過很多次,但每一次到最後都會做完。”
原來,秘訣背後的秘訣是:愛!
You are special ——父母的愛影響深遠
Q:你自己是怎麼成長的?是什麼讓你作為一個極度內向的人,又能做這麼多的事情?
A:應該是小時候,我爸爸一直跟我說,你很special,你很聰明,你是個天才,我就深信不疑。所以不管做任何事情,我都特別地認真。小學的時候父母離婚,我跟媽媽搬去美國,媽媽是單親媽媽,還要工作,但對我和妹妹還是照顧得很好。在美國的前四五年,爸爸每天寄一封信給我,可能是因為他的信,我沒有忘記中文。我每天都會收到一封信。爸爸是畫家,是非常隨性的人,但寫信這件事上很堅持,讓我很感受到愛。我就一直沒有讓自己低於爸爸給我定的標準。
Q:我看到有心理學家的研究,說要誇獎孩子努力而不是聰明,如果孩子覺得自己聰明,就會害怕失敗,而不敢去挑戰自己。但你完全沒有。
A:可能不是聰明,可能我爸認為我很優秀。我自己的感覺就是覺得我很special,任何事情都可以做到。所以就敢去嘗試,也敢去爭取。其實我在小學二三年級的時候就已經離開我爸爸,但他給我的那種自信,一直都在。一直到現在。
Planning + Effort ——盡自己最大努力
Q:你有兩個孩子,同時你的生活也很精彩,你是怎麼做到的?
A:做女人有很多不同的角色,不是你做了這個就不能做那個。你可以全部都擁有,只要你肯花這個時間。我希望孩子們能成為一個全方位的人、全方面地發展。而這一點要自己先做到,你才能讓小孩子看到,給他們一個好的榜樣。
要有效率,一天的時間大家都一樣,為什麼有的人可以做比較多的事情,就是要有效率地去用。我覺得這是我最大的長處。要利用你所有的資源,很好地規劃。不管大目標、小目標,我都會去做計畫。比如說我早上鍛煉的時候,就在想每天的小目標。而大目標,比如我在美國兩年讀完大學,也是因為有充分的計畫。因為美國高中可以考AP課程(Advanced Placement),考得好就可以得到大學的學分,一般的高中生大概考四五門AP課程,但我考了十幾門,所以我一進大學的時候已經是三年級了。進入大學之後,也是有充分的計畫。我花了兩天時間研究學校的課程表,第一個月就把大學期間的必修課程全部排好,所以沒有浪費任何的時間,兩年把所有主修課程念完。要花時間去瞭解系統,以最有效率的方式去做。
對孩子也是這樣。我有很多的工具幫孩子做計畫。孩子還在我的屋簷下的時候,我的責任是幫他們創造最多的機會、探索以後喜歡的事情。從現在到大學之前,他們每一個暑假怎麼安排,哪一個年級要做些什麼、考些什麼試,我大概都有想法了,這也是計畫。比如說,十一年級考PSAT,十二年級考SAT,但是如果真的等到那個時候才去準備的話,你一定沒有時間。所以事先安排好,開始做準備,到了最後才不會有壓力。
Lisa為兒子計畫的每週課外日程表
Q:在你的生活和孩子的教育方面,計畫都非常重要。你首先會有一個規劃,預先做準備,充分地利用時間。
Q:你非常地努力,而且會不斷挑戰自己,為什麼?
A:我希望以最高的標準來要求自己。生活中的每一個項目,我都設立最高的標準。我希望可以經歷到最多的生活體驗,就像好朋友形容我——一輩子當三輩子來用。我對小孩也是這樣,希望他們經歷到最多,所以他們會做這麼多的事情。其實有時候也會有點抗拒,人天生都有點懶散。像今天早上,決定這周的兩個演唱會,要不要去,掙扎之後決定還是要去。你不會後悔做了一件事,只會後悔沒有去做。
Q:那你設立最高的標準,會是完美主義嗎,對自己會不會很苛求?沒做到的時候,會不會糾結?
A:我自我感覺很好(笑)。我是完美主義,我希望是完美的。但你還是要很客觀,知道在我的限制裡面,做到這樣已經很好了。如果把生活的每一樣東西都打分數,可能這個地方是85,那個地方是90分,但要從整體來看。不要只看一個小東西,你要看大的圖景。這樣才不會對自己太苛刻。我是儘量做到100分,盡最大努力去做,但如果沒做到,我心理調整很好。如果盡了最大努力沒有做到,我還是會很客觀的。當然我會反省,為什麼沒做到,如果我認為可以做得更好,我會再去嘗試。我可能會糾結一下子,然後就過了。我更注重過程。比如現在孩子考試,我從來不問分數,我問的是:你有沒有盡最大努力?
Q:你說“不會後悔做了一件事,只會後悔沒有去做”,但你做了一件事可能就要放棄另一件事,有衝突的時候怎麼辦?
A:可能的情況下,兩件都去做。我在大學的時候,成績最好的學期是我修了23個學分,一周20個小時的工作,還要半工半讀;而成績最差的學期是只修了16個學分,很輕鬆的幾門課。所以我覺得,當你開始忙的時候,你就不會嫌煩,你會把事情做得更好。
Q:但有時候必須要選擇,當你面臨選擇的時候,怎麼樣做決定?
A:保證做的是當時最好的決定。當你把所有的東西都想了一遍,分析成本與收益,然後做了一個決定,就堅持下去,不要後悔。不可能每次做的決定都對,但你要相信,當你做決定的時候一定是有原因的。然後最有效率地去做每一件事。
做父母不能外包
立場要堅定——父母是權威
Q:聽說你從來沒有對孩子凶過?
A:我覺得是有了孩子之後,把我的耐心練出來了。因為孩子就是培養你耐心的人,你沒有辦法去控制他。小孩子就是小孩子,不能以大人的標準去看他,而且對孩子的標準也必須隨著年齡的變化,不斷來調整。比如小寶寶要吃手,就是自然的。但我很堅定,我的立場就是:我是權威。不用發脾氣,他們也可以得到這個資訊。Yes is yes;No is no,不能超過界限。
Q:你確定界限的方式?
A:孩子小時候有三個原則:不危險、不影響到其他人、不是太annoying(令人太煩或是討厭)。只要不違反這三項,小孩子玩,就讓他去玩吧。違反界限的話,就是兩種後果:Time-out(暫停)或者取消特權。Time-out之後我會問三個問題:你錯在哪裡?你應該怎麼做?你下次會怎麼樣?問完三個問題才可以出來。懲罰的動作做到了,同時也讓孩子有反省。當然現在已經不用這些了,現在給我兒子最大的懲罰,就是把他的iPhone拿走(笑)。
Q:大點的孩子呢,什麼的標準?
A:我現在常對孩子們說:你們可以做任何事,如果1)合乎道德;2)不傷害到別人;3)負責任;4)在完成你自己的任務後。你們要掙得自己的特權,承擔自己的錯誤。對自己造成的錯誤要勇敢承認、勇敢面對、盡力彌補。
我覺得當父母這件事不能外包,這是父母的責任。我女兒小時候很挑戰,我就多花了很多的時間去陪她,現在她就很好。我覺得媽媽的作用還是最大的。可能的話,盡可能把時間都給她。但是有的時候沒有辦法分身,所以那時候為什麼5點半起床,也就是為了她。我覺得都沒有自己的時間,所以我就少睡一點,5點半起床,早上起來做運動,我可以把一天都計畫得很好。做完運動之後,思路很清楚。為了多陪她,我就把睡眠減少了一點。
Q:你說當父母不能外包,但你同時還有很多的活動,照顧孩子也需要其他人説明,什麼樣的事情你會親自做?
A:教育小孩一定要親自做,人格、學習。我的最終目標不是把小孩送進一個好的大學,而是要他成為一個成功的、獨立的、有適應性的人,以後在任何狀況,可以有解決方法。現在父母太多時候主動給他們答案,而不夠時間讓他們去探索一個問題。我儘量不要這樣,什麼事情讓他們自己去解決,這是對他們成人的一個培訓。
我跟兒子說:我們是partner,我希望你今後是一個很成功的人,I
am trying to help you,but you have to help me too. We
have to do it together.
Q:孩子們的學習,你需要幫助他們嗎?
A:我現在每天有一到兩個小時看孩子們學習上的事情。他們學習的時候,我也在做功課。比如兒子在學西班牙文,我要研究怎麼樣幫他;他們準備考試,SSAT,一大堆書,我必須先學習到怎麼教他們,整理出來才能更有效地教他們;還有看老師的網站。幫助他們的學業,不只是他們做功課,我在旁邊輔導這麼簡單,更要幫助他們學習。而幫助他們學習,我必須要先瞭解,才能幫助。比如我想提升他們的數學能力,我必須自己先研究他們應該做些什麼,才能最有效率地去教他們。
Q:你對孩子的期望是什麼?
A:我希望他們以後比我更好。更開心,活得更自由自在。成功的定義每個人不同。我的理念可能和一些家長不同,我希望他們犯錯,我希望他們在我的屋簷下犯錯,我才可以好好地指導他們。當你管得太緊,不許他們犯錯,他們離開你的時候犯錯,就是大錯。還有就是我對失敗的看法。記得我十年級考PSAT,我把信封打開的時候,我一看到成績我就哭了。然後我對自己說:我一定可以做到,所以我不怕失敗。就像我的第一家公司,當時我可以辭很多的人,但我沒有去逃避。失敗了,要去面對它。你不能控制失敗,但你可以控制失敗之後自己的反應。
Q:對孩子,你最看重的特質是什麼?
A:希望他們受人尊重,就是有character,英文裡character有honor,discipline的意思,中文應該是有品格吧。有品格的人,不管任何事情,他以自己認為對的方式去做,所以是一個很正的人,有智慧跟光明正大的人。堅持自己內心的原則,有自己的價值觀。永遠不會去走一些不正確的途徑。不會被別的東西影響,不會被別的東西誘惑,做的永遠都是自己覺得正確的事。所以判斷力很重要。我希望他們學到判斷力,一件事情一定有不同角度來看,但他們可以堅持自己認為是正確的一條路。
在團體體育裡,就可以學到這個。這就是為什麼我覺得體育很重要。
Q:你非常重視孩子的體育?
A:對,體育學到的東西太重要了。
他們學會失敗,怎麼面對失敗。因為最好的球隊也一定會輸。兒子在三年級之前沒有輸過一場球,我其實很擔心。四年級他輸球的時候,哭得很傷心、很可憐,但我知道對他有好處。現在他也知道,失敗是生活的一部分。學習對教練的服從與尊敬、比賽的時候對裁判的尊重。怎麼面對不公平,因為有時裁判就是錯的,剛開始他們會很生氣,之後知道這就是規則。我們在工作上也會這樣,有時就是不公平,但你要知道怎麼去面對,怎麼去安撫自己。
學習團隊精神,怎麼樣做一個領導者,因為兒子Devan一直是隊長,在輸球的時候,怎麼樣去鼓勵其他隊員;當一個球員打得不好的時候,怎麼樣去鼓勵他,不要讓他產生壓力;學會不去指責隊友。
還有怎麼樣克服緊張情緒,面對困難的態度。這些在學校都是學不到的。
方法要巧妙——父母要做Marketing
Q:Devan的籃球和足球都很棒,是他從小就很有運動天賦嗎?
A:不是。Devan三歲多開始踢球,但他那時非常抗拒,根本就不想上去。我就很心平氣和地(其實心裡很氣)說:沒關係,反正這一個小時是足球的時間,你不願意在那邊踢,我們可以在旁邊看,但這一小時是足球的時間。我們在場邊坐了三個月。三個月之後,他就願意去了,沒有什麼負面的影響。
到5歲半、6歲的時候,有一次他踢比賽,我在旁邊看,我給老公發了一條短信:沒救了,我已經盡了最大努力,他不是一個運動員,他怕球,他膽子小,他不喜歡搶球,算了,他就是一個書呆子,你就認了吧。老公說:No,believe in him。那次之後,每週末他至少花一個小時的時間和兒子對踢。然後,就是這樣,練出來。這就是爸爸的作用。這就是parenting。
Q:對孩子暑假或者寒假你怎麼規劃?
A:每年二月份的時候,我會花一個月的時間做暑假的計畫,做出對兩個小孩都最好的決定。時間上的協調是很困難的事情,因為有8周,找到最好的東西要怎麼調,要在同一個城市,哥哥和妹妹都可以得到最好的教育。計畫好了就開始訂票,住宿,其他活動,反正我就像一個旅行社。
我覺得管理孩子的行為方面,其實也就像管理自己一樣,就像大公司的管理系統,用在管理家庭、管理孩子,是一樣的。我是一個非常粗心大意的人,我必須有這些系統來説明自己。知道自己的缺點,就可以針對這些缺點進行彌補。我有一個pie chart,音樂、藝術、運動等等不同的領域,看他們的百分比。
Lisa用來衡量孩子發展的Gardners’ Multiple
intelligences圖表
Lisa用來分析女兒成長需要的分析圖
Q:像這些安排,是由你決定,還是他們自己來選?你選好的活動,他們都會願意參加嗎?
A:孩子自己要學會怎麼把時間安排好。所以我做什麼決定的時候,會讓他們有參與的感覺。比如說策劃他們的行程,有兩個好處,第一,有參與感,第二,對自己做出的選擇負責任。
A:其實美國的camp都很好,我們上的每一個都覺得很好,可以把一個很枯燥的東西,讓小孩很感興趣。如果說我最喜歡的營,應該是CTY(Center for Talent Youth),約翰-霍普金斯大學辦的,給資優生的,要考試考過才能上。他們的老師很好,知道怎麼去啟發小孩,而小孩都是篩選過的,從其他小朋友身上也會學到很多東西。
Q: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,有什麼好的書推薦給大家?
A:Thinking Map,這個很適合教小孩子,也適合父母自己的思路管理。我家裡有很多的書,也叫Mind Map。
面對挑戰——尋找內心的力量
Q:今年又做了些什麼驚天動地的事情?
A:2月參加環臺灣島騎行,騎了一千公里。從臺北出發,一直到最南部墾丁,然後再往回走,這是今年的第一個大挑戰。尤其是爬山的時候,我把自己的整個一生都想到了,因為你必須要有動力,要從內在找力量。我一邊聽音樂,一邊想到以前很多經歷,每一次經歷過挑戰,不管大的小的,都會更加地有自信,比之前更強一點。不是說身體上,而是有那個自信,知道自己可以做到,因為之前可能受過更大的苦。
4月參加了“一個雞蛋的暴走”,50公里。那天大風大雨,6個多小時走完,女子組第一名。因為我希望以最快的速度完成,可以趕快回家陪孩子。其實我很討厭跑步,我是兩周之前才開始訓練。開始鍛煉,或者任何具有挑戰性的事情,前十次是最痛苦的,會懷疑自己,為什麼這麼做,幹什麼這麼辛苦。但是過十次之後就差不多了。
8月去菲律賓,禁言、斷食、果汁排毒。對我來說,那是天堂。在沒有干擾的情況下,重新認識自己,想到很多事情,也做了很多事情。當時手上有一些大的活動要組織,都能非常專心地完成,效率也很高。
9月自行車賽。自行車賽有一個意外:輪胎漏氣,車很重很重,已經不是用腿在騎,而是用全身在騎。臉都發紫了,也有氣喘的聲音,我老公都問:要不要停下來,去充氣,我說不要。最後完成50公里,完全是靠內在的一種動力。
Q:你說你其實最討厭跑步,那你為什麼要參加呢?
A:我就是要挑戰自己。越覺得不願意去做或不可能做到的事情,我越想去挑戰。到最後你只要保持心態OK,你的身體再累,你還是能堅持。每個人對極端時刻克服的方式都不一樣。對我來說,就是最簡單地數“1、2、1、2”,這表示我是一個很單調的人(笑)。我就說我一定要做到。就像環台的時候爬一座最難的山,非常陡,而且幾乎都沒有平路,你連要休息要喘氣的時間都沒有,因為一直是彎路。我就是數“1、2、1、2”這樣把它爬過去的。
A:當然有。我記得好像是在30%的時候,我對自己說:慘了,我還有70%。我覺得任何事情,在20-30%的時候,都會有一個抗拒時刻(the hill),真的想放棄,因為已經很累了,但還有70、80%的事情沒做完。
所以一定要看小目標。在我的運動中,體驗到很多人生的大啟示。我從小就知道,一定要設立小目標。我經歷過很多次,每一件事到最後都會做完。我曾經聽到過一種說法:內向和外向的人,其實最大的不同不在於有多喜歡和別人相處,最大的不同是:真正的動力是來自於別人,還是來自於內心。我其實是一個極端內向的人。我從小就很內向,在去別人家的時候,我一定先找他們家的書櫃。像我做的運動,大部分也都是個人運動。所以我的動力更多來自內心。
Q:你說你是極端內向的人,這讓我非常吃驚,因為你給人的印象一直是非常活躍,很會與人交往,而且參加各種活動。
A:其實我先生最瞭解我,他知道我是一個非常不愛說話的人,在家裡我完全都不說話。有一本書很好:《The Introvert Advantage: How to Thrive in an Extrovert World》。因為現在的社會是需要你當一個外向的人,才會成功,才會社交。其實基因來說,內向和外向的人各占50%。所以內向的人因為工作、社會的需求,把自己弄得像外向者一樣,所以他們到家完全就會癱瘓。對我自己來說,其實社交是一種技能,你跟人相處,自然而然就會,就像吃飯也是很自然的事情。但是對我來說,最放鬆的事情,就是一個人去旅遊。我一到兩年,會有一次自己去的,大概一周的時間。
自由與選擇——職業與家庭的平衡
Q:談談你的職業生涯,做過哪些工作?
A:美國法學院畢業之後,回到臺北做律師,夜間也去東吳大學授課,講合同法。之後做法律顧問。在懷我兒子那一年,我考了GMAT,兒子6、7個月的時候,我帶上他去法國INSEAD念商學院。我記得剛到法國那一天,淩晨6點,我們租了一輛車,我在開車,兒子在哭,看著還不太明白的法文路牌,我心裡想:我這是幹什麼。但是後來那一年對我是最精彩的一年。所以永遠不會後悔去做一件事,只會後悔沒有去做。就像我參加Amazing Race(極速前進,CBS電視節目),5周時間,是朋友找我去做partner一起參加,當時其實很猶豫,去還是不去。其實很多事情都是這樣,在做之前猶豫到底要不要去,但對我來說,去了永遠比不去好,做了永遠比不做好。
Q:所以你是risk taker(敢於冒險、敢於承擔風險的人)?
A:是。來上海之後,我開過兩家公司。第一家其實有很壞的經歷。我們有幾個合夥人,本來是很成功的一家公司,兩三年之後引進了一個新的管理合夥人,他把我們的東西全部曝光了,我都不敢相信這樣的事情發生在自己身上,真的就想離開這個地方。但是我選擇了:No!做了一件事情,我必須面對,不管是成功或是失敗,我必須面對。後來第二家公司,是我自己去做,沒有partner。做的是我非常喜歡的,大部分是幫小孩子做生日party,我很有創意。但後來發現,所有慶祝的時間,都是我應該陪孩子的時間,晚上或是週末。所以把公司賣掉了。後來就開始做part-time的工作,在現代傳播和ICS兼職做主持人。
Q:那你今年ICS和現代傳播的工作都還有在做嗎?今年下半年有什麼打算?
A:現代傳播沒有,ICS還有,但暫時也沒有做。我現在的重心都是希望在家裡。今年下半年除了好幾個必須參加的活動之外,其他時間我盡可能在家。因為兒子剛進初中,他的作業開始重了,而且他的學習習慣必須在第一年養好。所以現在我的大部分事情都停掉了,把重心大部分放在他的身上。他有很多課程,而且需要每一天到老師的網站上去,要花很多時間,連我自己都在適應。
Q:你說做女人不要有限制。但你現在自願選擇了很多事情不去做,其實也是一種放棄?
A:我是說標準不要降低。You can have everything,你可以全部都擁有。每個角色都可以做得很好。成熟女人,有freedom,有choice。就像今天我的選擇,我選擇這個階段不要有任何其他的事情,我選擇focus在我的小孩身上。這一階段我是“自願失業”。而且我對這個不會有任何負面的聯想。我覺得和小孩子也是一種緣分,他們在我身邊最多再5到10年。我知道我自己有能力,如果真的要,事業也可以再重新開始。
Q:你的人生當中除了爸爸,還有誰是對你影響很大的人?
A:不同的階段都會遇到“貴人”,扶我一把,幫我一下。現在對我幫助最大的還是我先生。我做任何事情他都支持,做任何決定他都支持,有時候很瘋的決定還是信任我。這樣,就給我一份自信。而且家裡很平安的時候,你可以更勇敢,去做每一件事情。你知道不管怎樣,不管成功、失敗,多蠢的決定,都有人支持你。
A:我從小就對自己說,結婚的物件不只是受女孩子歡迎的人,一定要是男人也尊敬的人。這是我選擇時最大的條件。能夠受其他男人尊敬的人,一定有他特別的地方。我先生就是這樣,現在也是。而且他給我充分的自由,非常信任我,尊重我,是一個很好的partner。
盡可能幫助別人
Q:除了你自己的成功之外,對社會有些什麼貢獻?
A:我不能說對社會有多大的貢獻,因為這是很大的一件事情,我不覺得我有這麼偉大。但我希望我身邊的人都很好,我希望可以幫助身邊的人,幫他們提升自己,如果看到有需要幫助的人,一定會説明,不管是任何層次,任何方式。因為每個人,你可以幫他們的方式不一樣,每個人需要的東西也不一樣。
我以我很小的力量,可以幫到的都幫到,有機會盡可能去做。比如西藏需要建學校,我可以出錢或是出力。還有幫助宣傳,像我妹妹主辦的喜願基金(make a wish foundation),他們需要募款的時候,我會幫他們辦活動,幫忙宣傳。
我也做很多的義工。在學校,我參加家委會,學校有任何需要家長幫忙的事情,我一定會去。有一年耶誕節,送暖寶寶到養老院。今年我和老公去崇明島的孤兒院,幫他們做義工,建了一個很大的海洋球池;他們有一塊地,幫他們鏟土。
我們家所有的東西,用完之後,比如從美國帶來的很多書,都會重新利用,給更需要的人。
Q:你剛剛提到參加學校裡的活動,我聽說在這方面你也是花很多時間去幫忙?
A:是,有時候也會覺得累,為什麼自己又找了這麼多事呢?(笑)但我很樂意幫忙,孩子也會知道家庭對學校很重視,學校就是家庭的一部分。學校和家庭是合作的。
我還有參與故事媽媽。以講故事的方式教小朋友生命教育。對我很有意義,我學到了很多怎麼可以從小小的故事裡聯想到更多。在家也會以學到的方式討論一本書,更促進我們家裡的互動。
Q:你說過你從小相信自己會是改變世界的人。那你現在改變世界的方式是什麼?
A:因為我是一個很小的力量,我只能以自己的力量去幫助別人。比如說幫我兒子辦生日的時候,我會說服他們,你們的禮物已經太多了,你們什麼都不缺,希望可以幫助到其他的人。所以,跟請過來的人說:我們不收禮物,但希望可以募款到某一個基金會。小孩子其實最開心的就是拆禮物,一開始他們也會很不捨得。我兒子會問:我真的一個禮物都不收到嗎?我說沒關係,你真的想要的話,我送你一個禮物。他只要有一個禮物可以拆,就好了。但他們知道可以幫助很多人。透過這樣的方式,我們説明了很多有生命危險的孤兒,比如捐助寶貝基金會(Baobei Foundation)。
還有我參加的很多活動,公益也是一個動力,如果知道是慈善,我會更願意去做。像雞蛋暴走,我跟小孩子講,就是為了貧困的小孩一天能吃上一個雞蛋。可以跟小孩子解釋,也是一件很好的事情。我是從小範圍幫助這個世界。雖然力量還不是很大,但是很有效,真正地幫到了需要幫助的人。
30-40歲的十年——真正的黃金時代
Q:回想一下你30歲時的狀態,對三明治媽媽有些什麼建議?
A:30歲那年我的生活、工作、旅遊經驗已經很豐富了,覺得我在top of the world,一切好的不能再好了。但三明治那10年其實過得更充實,心態更成熟,家庭和經濟狀況更穩定,身邊的朋友沒有drama,你自然地和負能量的人保持距離,只要你保持aim high和work hard的標準,你會瞭解30-40那10年才真正的是你的黃金時代。(我希望我50歲的時候可以同樣形容我的四明治。)
Q:你覺得實現了自己小時候的夢想嗎?
A:我覺得一個人的夢想一直在改變,一直在進步。我最滿意的地方,就是我會一直設立目標,挑戰自己。我想做的事情都做過。一個女孩子,生活中不要去放棄什麼,如果你想要,你一定可以全部都要。時尚、育兒、工作、管家,我都做到了。女孩子生活可以很多彩多姿,可以有很多不同的方面去發展。不要給自己設定任何的限制,這個限制永遠是自己給自己設定的。
我覺得女孩子念那麼多書,最大的好處就是有選擇。選擇怎麼樣利用你的時間,怎麼樣過你的生活,這是最大的幸福。
-
編者記:
寫這篇編者記的前一天,Lisa剛剛從紐約參加完妹妹的婚前單身派對回到上海, 而之前的一個星期, 她在莫斯科觀摩環球小姐的評選決賽,還遇到了著名的Donald Trump, 勸說他把下一次的環球小姐評選移師中國。兩個星期裡,她穿梭在歐洲,亞洲和美洲之間,而眼下,她正和我們坐在一起,進行下周學校故事媽媽的備課,準備的充分度和投入的認真勁頭,仿佛從來沒有離開過上海。這就是我認識的Lisa, 比常人有三倍的精力,也有三倍的經歷。
這篇訪問,可能是三明治育兒/家庭版塊迄今歷時最長,也是篇幅最長的一次訪談,作者東華為了能夠把Lisa的故事和經歷寫深寫透,先後和Lisa長談兩次,微信電郵聯絡無數,跨時近2個月,才有了以上這篇非常值得保存在檔案裡的好文章,把女超人的生活拉開一條口子,讓大家看個仔細。
非常巧合的是,一年前的同一個時候,我們曾經刊登過一篇《海歸媽媽的中國式“放養”》,文中的小嚴的媽媽和Lisa在教養方法上大相徑庭,從理念到實踐,幾乎是截然相反。同樣深愛著孩子的兩位媽媽,相信會帶給大家完全不同的體會和感受,我們也期待您的看法和評論。
最後,感謝Lisa的坦誠,無私與我們分享她的生活點滴。 也感謝共同參與首次訪談的張曉燕,和提供訪談場地及美味食物的粉逗趣臺式甜品店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